??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訊:“回望故鄉的文學——少數民族文學研討會”近日在廣西河池市天峨縣東西文學館舉行。研討會邀請廣西大學教授趙牧、《南方文壇》副主編曾攀,圍繞廣西少數民族作家何述強作品《時間之野》、楊仕芳作品《阿薩瑪的燈》,探討少數民族地區作家的作品特點和成長路徑。

??天峨縣是作家東西的故鄉,以這里為起點,東西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之路,東西文學館是這里的“文學地標”。與會嘉賓認為,在當代“文學桂軍”的代表——東西的故鄉舉辦以“回望故鄉的文學”為主題的少數民族文學研討會,希望鼓勵廣西作家以東西為標桿,心懷故鄉,眺望遠方,敢登高原,勇攀高峰,講好民族故事、廣西故事、中國故事。

??仫佬族作家何述強認為,“回望故鄉”是世界范圍內廣大作家非常重視的主題,經典名著必然與故鄉有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何述強散文集《時間之野》收錄的多篇文章涉及故鄉河池的歷史、民俗、山川、人文,即使是在他鄉的寫作,也總能找到與故鄉的勾連。他表示,這種在文學中的下意識表現,實際上來自血脈里對故鄉的回望。

??侗族作家楊仕芳認為,少數民族作家的文學創作,要有三個維度的考量:一是本民族有什么故事值得書寫,二是如何書寫才能讓其他語境的讀者理解和接受,三是厘清民族故事對世界讀者有何意義。漓江出版社出版了楊仕芳的中短篇小說集《阿薩瑪的燈》,他表示,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要面向更廣闊的世界,尋找不同形態故事背后普遍和共同的人性。

??趙牧認為,閱讀何述強與楊仕芳的作品,能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具體、真切之處。曾攀從其切身體會和見聞出發,認為“文學桂軍”從邊地突圍作出了巨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