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凌晨5時許,位于廣東佛山南海松夏工業園的一家印刷廠突發大火。火情發生后,佛山市消防救援支隊迅速調派力量趕赴現場進行處置。

由于廠房內堆放著大量易燃物料,火勢蔓延迅猛,過火面積較大,給撲救工作造成了極大困難。經消防人員持續奮力撲救,明火于當天下午約2時才被徹底撲滅,整個滅火行動持續了近九個小時。

值得慶幸的是,此次火災并未造成人員傷亡。令人唏噓的是,就在火災發生前兩天,該企業老板還在其經營的自媒體賬號上分享了與企業員工提前共慶中秋的視頻,并為優秀員工贈送美酒,視頻中洋溢著節日的喜慶與對未來的期許。誰能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廠房、設備及庫存產品損毀嚴重,將企業多年的經營成果毀于一旦,具體財產損失仍在評估中。

殷鑒不遠

防火之弦須緊繃

近年來,國內外印刷包裝行業火災事故頻發,其嚴重性和共性著實令人警醒。

就在上月20號,《北京日報》報道江西撫州一家造紙廠發生火災。把時間往前推移,6月18日,重慶墊江高安鎮一家紙廠在夜間突發火災,廠房被大火吞噬。3月28日,杭州蕭山衙前鎮一家包裝品廠發生火災,老板娘多年的奮斗成果化為烏有。

將視線投向國外,情況更加慘烈:

今年2月22日,號稱“歐洲最大紙廠”的基帕斯紙業旗下的索克箱板紙廠再次發生火災,約3萬多噸廢紙被燒毀,火勢直到2月24日才得到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這家造紙廠還發生過一起更嚴重的火災,來自土耳其9個省的近400支滅火隊連續撲救6天才將火勢撲滅。今年6月底,據《央視新聞》報道,泰國北標府一造紙廠發生火災,導致1人死亡,超過20人受傷,另有9人失蹤。

這些接連發生的火災,深刻地揭示了印包行業固有的高風險屬性與風險防控的極端重要性。印刷包裝企業為何屢屢“火上加火”?究其根源,在于其生命線——紙張、紙板、塑料薄膜等原料與成品,本身就是極佳的燃料,而生產環節中不可或缺的油墨、稀釋劑、光油等化學品,更是高效助燃劑。在這種物料環境下,任何一處電氣線路老化、設備操作失誤或靜電火花,都如同“燎原”之“星火”,極易引發難以控制的災難。

一個尤其值得深思的背景是,就在國慶中秋假期前夕,全國多地已專門部署并開展了針對工業園區的消防安全專項檢查,其中印刷、包裝類企業因其高風險特性,被普遍列為重點檢查對象。然而,在如此三令五申之下,重大火災依然發生,這清晰地表明,部分企業的安全隱患可能根深蒂固,或存在整改不到位、安全責任懸空等問題。

筑牢防線

將防火措施落到實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面對印刷包裝行業嚴峻且普遍存在的火災風險,任何僥幸心理都是安全管理的重大隱患。相關企業必須將消防安全視為不可逾越的生命線,刻不容緩地落實以下防范措施:

01 嚴格分區與物理隔離

必須依照消防技術標準,對生產區、原料倉儲區和成品庫進行嚴格的防火分區。對于存放油墨、溶劑、光油等危險化學品的區域,必須設立獨立的防火防爆間,并采用實體防火墻、甲級防火門等進行有效隔離,從物理空間上阻斷火勢蔓延的途徑。

02 強化源頭管控,杜絕火種隱患

建立并執行極為嚴格的用電安全管理制度,由專業電工定期對廠房內所有線路、配電設施進行紅外測溫、負荷檢查,及時更換老化破損的電氣線路。同時,嚴禁在廠區內吸煙,所有動火作業必須執行嚴格的審批流程,作業前徹底清理周邊可燃物,作業中配備專人及滅火器材全程監護,從源頭上掐滅火災的“星星之火”。。

03 完善消防設施,構建應急屏障

必須確保消防車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始終保持暢通無阻。不僅要按照最高標準足量配置合適類型的滅火器,更要依據規范安裝覆蓋所有區域的自動噴淋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這些系統并非擺設,而是火災初起時最為關鍵的“自動響應力量”,必須定期維護保養,確保其隨時處于靈敏有效的戰備狀態。

04 強化全員演練,提升應急能力

制定詳盡的應急疏散和滅火預案,并定期組織全體員工進行實戰化消防演練。確保從管理層到一線員工,人人都能熟知防火常識、會報火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懂得如何在黃金時間內撲救初起火災并安全疏散逃生,將“紙上的預案”轉化為關鍵時刻“保命的能力”。

05 健全管理制度,壓實日常巡查

建立并嚴格執行24小時防火巡查、檢查制度。巡查不應流于形式,而要聚焦于電氣線路、設備運行、危險品存儲、安全出口等高風險點和關鍵環節,形成隱患排查、登記、報告、整改、銷案的閉環管理。對發現的問題必須“立查立改”,將火災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每一起火災都是一次慘痛的教訓。我們絕不能止于對受災企業的同情,更應從這一系列事故中看到行業共通的巨大風險。唯有“后人哀之”且“鑒之”,將預防意識根植于心,將安全措施落實于行動,才能打破“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悲劇循環,構筑起企業生命與財產安全的雙重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