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印刷業數字化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的通知。《計劃》明確指出,要構建“以數字化能力評估為基礎,以數字化創新應用為驅動,以數字化管理服務為支撐的‘評估牽引—創新突破—服務護航’三位一體印刷業數字化賦能體系”;到2027年,推動形成骨干特色企業迭代領跑、規上企業穩盤升級、中小企業分步遞進的印刷業數字化貫通體系。

在這一藍圖中,“分步遞進”是賦予廣大中小型印刷企業的關鍵發展策略。數字化轉型并非一蹴而就,對于受制于資金與空間的中小企業而言,理解并踐行“分步遞進”的升級路徑,關鍵在于找到那個能以最小投入撬動最大效益的支點。在印后加工流程中,勞動最密集、自動化需求最迫切的清廢環節,正是這樣一個理想的突破口。

核心痛點:效率與成本的雙重困境

清廢,作為模切后的獨立工序,其核心任務是將模切后的成品與廢邊高效、精準地分離。然而,至今仍有許多企業中依賴于傳統人工清廢,由此帶來一系列嚴峻挑戰:

1效率極低,速度慢:

人工分揀節拍慢、清廢效率低,成為整條產線的“短板工位”。

2成本高企:

清廢崗位屬于典型勞動密集型,需配置多名操作工;隨著最低工資、社保繳費連年上調,企業人工成本逐年增加。

3質量波動:

手工操作依賴經驗,力度不均,容易導致產品拉毛、破損、或清廢不干凈(有毛邊),影響成品的美觀和后續自動化包裝。

4用工難,人才供給側萎縮:

崗位重復性高、勞動強度大,青壯年勞動力從業意愿低,“招工難、用工荒”現象持續加劇。

5存在安全隱患:

手工清廢需要使用鉤子、撬棒等尖銳工具,稍有不慎就容易劃傷產品甚至傷及操作人員。

自動化升級:清廢環節的轉型價值

引入全自動清廢機不僅是工序替代,更是印后體系提質增效的關鍵舉措,其優勢體現在多個層面:

01生產效率提升

機器清廢速度可達人工的數倍,瞬間打通生產瓶頸,使生產效能得到完全釋放。

02顯著降低人工成本

一臺清廢機可以替代 2-4名甚至更多的清廢工人。企業不再需要為繁重的清廢工作支付高額的人工工資和管理成本,長期來看,投資回報率非常高。

03穩定和提升產品質量

機械自動化操作,力度均勻,能確保廢邊完全分離,產品邊緣光滑無毛刺,極大降低了在清廢過程中對產品造成的拉傷、撕裂等風險。每一張產品的清廢效果都保持一致,保證了最終成品的高質量和統一性。

04改善工作環境,解決招工難題:

將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可以從事技術性更高、更輕松的設備操作或質檢工作。工作環境變得更安全、更“體面”,有助于企業吸引和留住員工。

05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 縮短交貨周期: 生產效率的提升意味著能更快地完成訂單,滿足客戶緊急的需求。
  • 承接高難度訂單: 對于小盒型、復雜盒型或大批量訂單,手工清廢幾乎無法完成或成本極高,而清廢機可以輕松應對。
  • 實現自動化/智能化轉型: 清廢機是印后自動化生產線上的關鍵一環,可以與模切機、糊盒機等設備聯線,構建無人化或少人化的“黑燈車間”,這是印刷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破局利器:快易達全球首創移動式全版清廢機

kyd-1080c+
KYD-1080A
KYD-1080/1300型

針對以上痛點,溫州快易達機械有限公司全球首創的移動式全版清廢機(KYD-1080C+,KYD-1080/1300、KYD-1080A)提供了一種革命性的解決方案,以“柔性清廢”理念重新定義印后自動化,為企業提供了更契合“分步遞進”策略的解決方案:

靈活布局,釋放空間價值

設備可作為“共享清廢工作站”,根據訂單需求靈活調配位置,優化車間空間與物流路徑,實現“一機多能”。

智能調度,響應復雜生產

具備一鍵換版與快速調機功能,適配開窗及異形產品、多朝向拼版,覆蓋約90%印刷品類,有效支持多品種、小批量的動態排產。

分步投入,控制轉型風險

企業可優先配置一臺移動式全清廢設備作為柔性核心,再隨業務增長逐步擴充產能,減輕初期投資壓力,避免產能閑置,真正實現“小步快跑”。

印刷業數字化的真諦,并非簡單堆砌設備,而是構建靈活、響應迅速的生產體系。溫州快易達的移動式全版清廢機,正是契合這一理念的戰略性工具。它在提升清廢效率的同時,賦予車間前所未有的調度彈性和擴展能力,完美呼應《行動計劃》中“分步遞進、提質增效”的導向。

對于廣大中小印刷企業來說,選擇此類兼具效能與柔性的技術方案,不僅是突破當前清廢瓶頸的務實之舉,更是面向未來構建可持續競爭力的關鍵一步。

推薦閱讀

  1. 快易達機械探索差異化路徑,以機車精神驅動智造升級
  2. 還在為廢料堆積發愁?這款清廢機讓同行直呼真香!

來源:快易達清廢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