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掌握好“水墨平衡”
2006-12-27 00:00 來源:印刷技術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如何掌握好水墨平衡是膠印過程中的一個難點。下面把我在長期工作中總結的一些經驗介紹給大家。
  實踐證明,當版面水分過大時,印張上的墨色相應地減淡,反之,如版面水分過小,則相應地減少墨量以適應新的平衡,使墨色的深淺保持前后一致。 
  我們知道,如果水分過小,空白部分就會起臟,而水分過大,就會影響印刷質量。就此,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阻礙油墨正常傳送,形成印跡空虛不實; 
  2.產品墨色深淺不均,特別是印刷前后尤其明顯; 
  3.增大紙張的變形會使圖文套印不準; 
  4.紙張吸水量過多產生卷曲、收紙不齊; 
  5.沾濕滾筒墊紙或使滾筒殼體不齊; 
  6.因墨色沖淡,圖文干癟,輪廓不展,色彩陳舊; 
  7.著墨色力下降,有時不得不增加墨量,以致網點變糊,層次不清,造成水大墨大的現象; 
  8.印跡色澤變化大,造成鑒樣色彩誤差; 
  9.印跡光澤降低,干燥速度也變慢; 
  10.加速墨輥脫墨,而且墨變大,會產生版面浮臟,也會使印張背面沾贓。 
  可見,用水量的多少是技術熟練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通常情況下,水墨平衡在最低范圍內時應保持最少的用水量。但也不能機械地規定,用水量的多少還是取決于機器速度、版面圖文面積、紙張性質和印跡墨層厚度等。 
  控制版面用水量應以版面不起臟為前提,能否正確鑒別版面存水量的多少,是控制用水量的必要條件。目前來看,鑒別水量的多少通常是憑經驗估計,需要我們反復的摸索。 
  下面是一些水分多的跡象: 
  1.下串墨輥與傳水輥的進入滾壓“點”積聚成水滴; 
  2.印跡墨淡,加墨后不易使墨色及時加深; 
  3.墨輥表面墨量很多,印跡墨量卻不深; 
  4.印刷中斷前后,墨色有較大差別; 
  5.印張與原來紙張相比,軟綿無力; 
  6.紙邊向下卷曲,收紙不齊; 
  7.印張叼口印跡及空白面積大的邊緣印跡發生波浪形空虛現象; 
  8.橡皮、印版滾筒襯墊物被水分沾濕; 
  9.其它各種“水大墨大”的現象。 
  我們通過日常觀察和分析,可以及時發現各種用水量過大的現象并加以控制,保證印品的質量。 (divid)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