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紙業(yè)大佬郝藝遠圈錢術
2014-09-15 08:47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編:徐赳赳
- 摘要:
- 8月28日,華南最大P2P平臺紅嶺創(chuàng)投億元史上最大壞賬,揭開了廣州紙業(yè)騙貸事件一角。此次廣州紙業(yè)震局涉及七八家銀行,共計七八億元資金,以及其他3家小貸公司,多個P2P,多家國企。
爭奪交易所股權
“郝藝遠的融資手法并不新鮮,是貿易商常用的融資方式,包括很多鋼貿商都這么做,是典型的騙貸做法。”一位銀行人士告訴記者,今年老板跑路頻發(fā),從金額看,7.8億元的銀行融資貸款并不算高,引發(fā)社會如此大關注的原因是,涉及面不再局限在銀行及傳統(tǒng)金融、類金融機構內部,而是影響到P2P平臺上的投資大眾,涉及面較廣。
抵押物都是假的,或者重復抵押。周世平在帖子中形容,這是重大利空,需要慢慢消化。而記者從業(yè)內獲悉,債權人目前均各自在做摸底,希望能夠尋找到郝藝遠的更多核心資產。至于抵押物,目前已經所剩無幾了。周世平接受者采訪時表示,銀行對動產處置有“優(yōu)先權”,紅嶺創(chuàng)投做好了要賠付億元資金的最差準備,但他同時透露,由于涉及重復抵押騙貸,紅嶺創(chuàng)投已經報案,而目前擔保人律師代表已經和紅嶺創(chuàng)投有所接觸,紅嶺創(chuàng)投已在擔保人處取得主動,目前正對擔保人的某項目股權進行評估,擬以債轉股形式處理1億元的債權。
據悉,周世平談及的某項目股權正是廣東漿紙交易所的股權。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fā)現漿紙交易所的法定代表人為陳世杰,但多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郝藝遠關聯公司金信通及銀信通等多家公司合計持股90%.目前由于債權人通過抵押物方式進行追償的可能性非常小,漿紙交易所成為各方希望能夠債轉股的處置對象。漿紙交易所此前的運營情況及牌照價值均成為目前影響漿紙交易所估值重要因素。
9月3日,記者前往交易所現場看到大門緊閉,員工告訴記者公司已經停業(yè)。但就在此前的8月22日,面對外界質疑,漿紙交易所當天連發(fā)四則聲明稱:“一直在依法、正常、有序運營。”該聲明還表示:“廣東漿紙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與廣州市金山聯紙業(yè)有限公司沒有股權關系。”
上周五,漿紙交易所負責人吳惠靈對記者表示,郝藝遠曾為漿紙交易所的總裁,不過對于郝藝遠是否持有90%的股權,其沒有正面回復。吳惠靈表示,目前交易所系統(tǒng)平臺營業(yè)正常,并非如有些媒體報道的停止營業(yè),作為一家國家批準的交易所,公司若停業(yè)必須對外發(fā)布公告。近期公司業(yè)務確實因為股東經營情況和各類報道而受到影響,但另一方面交易所引來眾多投資機構的高度關注。
據悉,此前有媒體報道民生電商有意入股漿紙交易所,不過,對于記者詢問意向投資者是否為民生電商時,吳惠靈則表示不方便透露。其表示,近期已有多家機構完成投資盡調,對交易所的估值從14億到30億不等,明確的投資意向是10%股權1.4億元。政府各部門明確要加大招商,加快產業(yè)升級,保障交易所健康發(fā)展。
按照吳惠靈的表述,漿紙交易所估值大概14億元。那么業(yè)界又如何看漿紙交易所的運營情況呢?與郝藝遠相熟的紙業(y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漿紙交易所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商業(yè)模式尚未清晰,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漿紙交易所無法形成風向標意義的定價權。其指出,紙業(yè)分為漿和紙,漿70%進口來自加拿大、智利、挪威等地,國內沒有定價權;而紙品方面,目前國內紙品的定價與其他大宗商品的定價非常不同,由廠家、品牌和型號共同決定,這就決定了紙品的定價難以實現標準化。漿紙交易所前員工對記者透露,事實上,成立一年多來,漿紙交易所在業(yè)內影響非常小,本地大型紙業(yè)生廠商基本不在交易所進行交易,漿紙交易所幾乎是郝藝遠關聯企業(yè)在交易。而對于郝藝遠關聯公司目前在紙業(yè)的經營情況,上述知情人士直言:“難以判斷,很多貿易都是為了套取資金做出的虛假貿易。”
如今郝藝遠失聯,這場由其引發(fā)的廣州紙業(yè)騙貸事件余波未了,各方仍在積極奔走。有的在苦苦尋找郝藝遠及其失蹤了的資金,有的則希望能通過以債轉股方式,獲得寶貴的交易所牌照資源。
郝藝遠能說會道,善于察言觀色,對員工和客戶都非常大方。并提到,在其提出辭職時,郝藝遠曾經以一輛寶馬或者奔馳豪車方式進行挽留。
一位已從郝藝遠控制的關聯公司金山聯離職的高管向記者透露。
紙貿利潤極低,“行內幾乎全部紙貿公司的資金鏈都很緊,我們這行對融資的需求特別厲害。現在很多做得比較大的貿易企業(yè),都是打著貿易的幌子在玩融資。”
廣州一家紙張貿易公司的業(yè)務經理王先生表示。
“一開始只做銀行貸款,但這兩年銀行對于紙業(yè)納入預警行業(yè),多家銀行收貸令郝藝遠走上了向P2P和民間高利貸借款,欠款越滾越多。”
一家曾經給郝藝遠關聯公司出借資金的民間借貸金融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郝藝遠的融資手法并不新鮮,是貿易商常用的融資方式,包括很多鋼貿商都這么做,是典型的騙貸做法。”一位銀行人士告訴記者,今年老板跑路頻發(fā),從金額看,7.8億元的銀行融資貸款并不算高,引發(fā)社會如此大關注的原因是,涉及面不再局限在銀行及傳統(tǒng)金融、類金融機構內部,而是影響到P2P平臺上的投資大眾,涉及面較廣。
抵押物都是假的,或者重復抵押。周世平在帖子中形容,這是重大利空,需要慢慢消化。而記者從業(yè)內獲悉,債權人目前均各自在做摸底,希望能夠尋找到郝藝遠的更多核心資產。至于抵押物,目前已經所剩無幾了。周世平接受者采訪時表示,銀行對動產處置有“優(yōu)先權”,紅嶺創(chuàng)投做好了要賠付億元資金的最差準備,但他同時透露,由于涉及重復抵押騙貸,紅嶺創(chuàng)投已經報案,而目前擔保人律師代表已經和紅嶺創(chuàng)投有所接觸,紅嶺創(chuàng)投已在擔保人處取得主動,目前正對擔保人的某項目股權進行評估,擬以債轉股形式處理1億元的債權。
據悉,周世平談及的某項目股權正是廣東漿紙交易所的股權。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fā)現漿紙交易所的法定代表人為陳世杰,但多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郝藝遠關聯公司金信通及銀信通等多家公司合計持股90%.目前由于債權人通過抵押物方式進行追償的可能性非常小,漿紙交易所成為各方希望能夠債轉股的處置對象。漿紙交易所此前的運營情況及牌照價值均成為目前影響漿紙交易所估值重要因素。
9月3日,記者前往交易所現場看到大門緊閉,員工告訴記者公司已經停業(yè)。但就在此前的8月22日,面對外界質疑,漿紙交易所當天連發(fā)四則聲明稱:“一直在依法、正常、有序運營。”該聲明還表示:“廣東漿紙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與廣州市金山聯紙業(yè)有限公司沒有股權關系。”
上周五,漿紙交易所負責人吳惠靈對記者表示,郝藝遠曾為漿紙交易所的總裁,不過對于郝藝遠是否持有90%的股權,其沒有正面回復。吳惠靈表示,目前交易所系統(tǒng)平臺營業(yè)正常,并非如有些媒體報道的停止營業(yè),作為一家國家批準的交易所,公司若停業(yè)必須對外發(fā)布公告。近期公司業(yè)務確實因為股東經營情況和各類報道而受到影響,但另一方面交易所引來眾多投資機構的高度關注。
據悉,此前有媒體報道民生電商有意入股漿紙交易所,不過,對于記者詢問意向投資者是否為民生電商時,吳惠靈則表示不方便透露。其表示,近期已有多家機構完成投資盡調,對交易所的估值從14億到30億不等,明確的投資意向是10%股權1.4億元。政府各部門明確要加大招商,加快產業(yè)升級,保障交易所健康發(fā)展。
按照吳惠靈的表述,漿紙交易所估值大概14億元。那么業(yè)界又如何看漿紙交易所的運營情況呢?與郝藝遠相熟的紙業(y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漿紙交易所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商業(yè)模式尚未清晰,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漿紙交易所無法形成風向標意義的定價權。其指出,紙業(yè)分為漿和紙,漿70%進口來自加拿大、智利、挪威等地,國內沒有定價權;而紙品方面,目前國內紙品的定價與其他大宗商品的定價非常不同,由廠家、品牌和型號共同決定,這就決定了紙品的定價難以實現標準化。漿紙交易所前員工對記者透露,事實上,成立一年多來,漿紙交易所在業(yè)內影響非常小,本地大型紙業(yè)生廠商基本不在交易所進行交易,漿紙交易所幾乎是郝藝遠關聯企業(yè)在交易。而對于郝藝遠關聯公司目前在紙業(yè)的經營情況,上述知情人士直言:“難以判斷,很多貿易都是為了套取資金做出的虛假貿易。”
如今郝藝遠失聯,這場由其引發(fā)的廣州紙業(yè)騙貸事件余波未了,各方仍在積極奔走。有的在苦苦尋找郝藝遠及其失蹤了的資金,有的則希望能通過以債轉股方式,獲得寶貴的交易所牌照資源。
郝藝遠能說會道,善于察言觀色,對員工和客戶都非常大方。并提到,在其提出辭職時,郝藝遠曾經以一輛寶馬或者奔馳豪車方式進行挽留。
一位已從郝藝遠控制的關聯公司金山聯離職的高管向記者透露。
紙貿利潤極低,“行內幾乎全部紙貿公司的資金鏈都很緊,我們這行對融資的需求特別厲害。現在很多做得比較大的貿易企業(yè),都是打著貿易的幌子在玩融資。”
廣州一家紙張貿易公司的業(yè)務經理王先生表示。
“一開始只做銀行貸款,但這兩年銀行對于紙業(yè)納入預警行業(yè),多家銀行收貸令郝藝遠走上了向P2P和民間高利貸借款,欠款越滾越多。”
一家曾經給郝藝遠關聯公司出借資金的民間借貸金融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
相關新聞: - ·廣州紙業(yè)“震后”生態(tài):眾機構搶紙 紅嶺創(chuàng)投謀交易所股權 2014.09.03
- ·廣州金山聯紙業(yè)老板欠款16億疑跑路 2014.08.29
- ·廣州紙業(yè)“地震” 金山聯老板近期“失聯” 欠銀行超10億 2014.08.21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








意商城news.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