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教育出版數字化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性任務。教育出版社作為教育數字化的參與者之一,是數字教材、教輔產品、教育數字化服務的重要提供方,需要與時俱進,積極擁抱新技術,在內容呈現、形態、傳播渠道上實現多樣化,以適應新的教育教學需求,實現教育出版數字化高質量發展。

  教育出版數字化發展現狀

  1.教育出版社教育數字化發展情況。

  近年來,大多數教育出版社在技術的推動下,都在進行出版數字化的有益探索,不同的出版社數字化進程不一,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起步早、具有一定規模,服務模式比較清晰,在教育出版數字化中處于國內的引領位置。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自2012年成立人教數字出版公司以來,不斷推出適合教學需要和市場需求的優質數字產品,實現人教版教材和教學資源的立體化、數字化和現代化,同時積極尋求外部技術商的合作,構建多元產品格局,實現數字產品年銷售收入上億元。其數字融合發展模式有以下幾種:構建人教版、粵版、蘇版、冀版、皖版數字教材生態共同體;人教點讀APP融合最新數字技術,創新內容交互體驗,提供學習數據反饋,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人教數字出版公司與外部技術商合作,打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配套教學資源平臺、人教智慧教學平臺等數字平臺。人教數字出版公司目前基本形成了全學科、全學段、系列化的中小學數字教育資源體系。

  第二種類型是具有獨特資源優勢、規模不大的傳統教育出版社,在融合發展中,利用自己獨特的圖書品牌優勢、地域優勢,與技術公司合作,為產品賦能,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搭建在線平臺,利用私域流量實現市場份額的增長,通過數字技術的賦能,使華師大社的年產值從3000萬元上升過億元,總體收入擴大好幾倍,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年開始與Rays數字平臺合作,一些微信公眾號很難實現的功能,借助Rays平臺得以實現。

  最后是一些既缺資金、資源優勢也不明顯的出版社,還處在探索、觀望階段。總體而言,大部分教育出版社的數字化都處在試驗探索階段,在出版中的占比較小。

  2.教輔策劃公司的數字化轉型。

  近幾年,短視頻平臺的直播帶貨等給圖書銷售帶來新的渠道選擇,圖書渠道結構性變化導致折扣進一步降低的影響,使得圖書出版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轉變運營模式迫在眉睫。一些集團型或有技術基礎的民營教輔公司具有品牌教輔產品,有資源及資金積累,有的選擇自建技術團隊進行數字融合發展之路。如金星教育的淘知學堂,是面向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和教師的增值服務平臺,提供音視頻等多種多媒體教育資源。平臺上線產品除了與金星教育自身出版的紙質圖書相應的數字資源,還與其他的資源供應商合作,如步步高、樂學教育等;用戶也可以申請入駐淘知學堂平臺,建立自己的店鋪,上傳數字產品進行銷售。淘知學堂平臺現有在線課程2萬多節,涵蓋了小學、初中全學科,保證了課程的多樣性。

  3.教育培訓機構的數字化轉型。

  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教育培訓機構利用之前在培訓時積累下來的教學資源庫,灌裝在學習機等硬件產品中,而大部分學習機擁有線上的第三方APP,能夠讓學生跟著視頻講解預習或者復習教材上的內容。學習機教學資源的差異主要看品牌是否有自己的教學資源,比如步步高之前有專屬的黃岡中學的輔導課。猿輔導旗下擁有猿輔導、斑馬APP、小猿口算等多款在線教育產品,專注于前沿科技在教育場景的產品探索,為中小學生帶來了完全不同于過去的在線學習產品。

  人工智能在教育數字化中的應用

  從市場調研發現,參與教育數字化服務的主體多元,提供的平臺也不少,如有教育部主導開發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有各個教育系統搭建的智慧教育平臺以及科技公司建立的各種服務于學校與家長、學生的平臺,以及出版單位的數字化教育平臺等,但總體來說,人工智能在教育數字化服務中有應用,但尚未規模化,仍處于點狀分布和細分領域的某一方面,在教育數字化服務應用的可能性方面探索比較多,但還未進入大規模產業化應用階段。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發現需求是提供服務的基礎。從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型生成式AI等信息技術賦能教育的視角來看,技術為重塑教育數字化服務生態提供了有效手段,在“雙減”政策下,要想為教育賦能,出版社可以從學生的作業設計入手。如果想要將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放出來,關鍵問題之一是要解決作業設計問題。因為學生的時間和體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提供精準作業練習,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市場提供的資源與實際的需求之間的矛盾,出版社可以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建立提供資源、平臺和管理一站式個性化教育服務系統。

  個性化教育服務系統旨在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方法、資源、作業的設計、分發模式。首先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依托精品資源題庫,充分拓寬教育服務的內涵,為教、學提供個性化設計。無論是作業內容還是難度,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與眾不同的作業,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期待,以實現個人進步。系統不僅要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也考慮到學校的整體管理。學科組和年級組可以利用系統進行統籌管理,從作業設計到布置和評價,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和效果。同時,系統提供作業診斷、鞏固和學情分析等功能,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反饋。家長和教育管理者也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要建立這樣的系統,出版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利用大模型建立高質量的數據庫。

  算法、算力和數據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其中的算法和算力是技術開發公司的任務,留給出版社的任務就是要建立高質量的數據庫。在這個過程中,出版社需要深入理解高質量數據庫對于教育出版轉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這一資源來提升出版社的競爭力。首先,需要明確什么是高質量的數據庫。高質量的數據庫應該包含豐富、準確、更新及時的教育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教材、習題、案例、研究報告等資源,特別是按照一定的科學依據進行定義后的數字資源。利用大模型來實現數據的自動標注,這將提升出版社數據資源庫建設的效率,然后經過出版社嚴格篩選和審核,確保其科學性和權威性。

  高質量的數據庫是教育出版轉型的核心競爭力。原因有以下幾點:高質量的數據庫是提供精準化服務的基礎。有了它,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的學習習慣、學習進度、能力以及學習存在的問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推薦資源,從而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幫用戶解決學習問題。

  高質量的數據庫是提升出版效率的基礎。高質量的數據庫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數字資源,通過自動化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能從中挑選出最優質的內容,進行深度加工、整合,可以大大縮短從內容創作到出版的周期,提高出版效率。

  然而,要建立和維護一個高質量的數據庫,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就需要我們有清晰的戰略規劃、合理的資源分配,以及持續的技術更新和人才培養。

  2.與技術公司的大數據模型結合,為教育出版數字化賦能。

  人工智能引發數字內容生態革命仍將持續。過去一年來,ChatGPT、Sora等工具的出現,讓人們見證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AIGC類工具以及AI大模型已成為目前國內外互聯網企業布局的重點方向,新聞資訊、內容營銷、視頻、音樂創作、動畫創作、知識服務等領域成為重要的應用場景,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科大訊飛等企業均積極開展AI大模型研發或開發AIGC產品。如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騰訊的混元大模型、360的360智腦,以及百度的文心大模型成為首批通過國家大模型標準測試的AI大模型等,可以看到,AIGC正以驚人的發展速度深刻改變著數字內容生態。出版社要主動引用這些智能工具,為教育數字化賦能。

  最后,出版社要凝心聚力做好出版融合的市場調研,了解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分析公司實際情況,為公司融合出版診斷把脈;將市場需求與公司發展精準定位,找準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方向。通過以上措施,一般的教育出版社可以順利進行數字化轉型,提升產品質量、擴大市場份額,并與時代同步發展,助力教育數字化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