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印刷與包裝工業】訊:

  在持續的經濟困境中,2023年歐洲造紙業經歷了與大規模去庫存相關的消費低迷,導致許多紙漿和造紙公司的年營業額下降。然而,創紀錄的年回收率證明了該行業的自給自足和循環再利用能力。

   受需求疲軟影響,2023年歐洲造紙工業聯合會成員國的紙張和紙板產量下降了13%,這一下降幅度甚至超過了2020年疫情期間的4.7%。這種趨勢不僅在歐洲出現,全球經濟也因生產成本,尤其是能源成本的上升而受到影響。在高昂的生活成本、貨幣緊縮和外部需求減弱的背景下,歐洲經濟整體失去了增長動力。

   從具體的統計數據來看,2023年的造紙廠數量比前一年減少了8家,其中3家生產紙漿,5家生產紙張或紙板。這意味著到2023年底,歐洲造紙工業聯合會18個成員國共有140家紙漿廠和716家造紙廠和紙板廠。使用的造紙機數量減少了27臺,總計1173臺。

   營業額從1180億歐元下降了15.8%至1000億歐元。然而,紙漿和造紙產能持續下降、產量下降加快以及開工率下降表明需要進一步整合和重塑。由于工廠關閉,紙漿產能下降了4.8%,產量下降了9.1%,開工率下降了3.8%。該行業需要更高的開工率,因此可以預期產能損失會更多。

   造紙總量也是如此。產能僅下降1.7%,為9600萬噸,而全年產量為7390萬噸,開工率為76.7%,下降了9.9%。該行業的目標是開工率超過90%,以實現峰值效率。所有紙張類型的消費量和產量均下降。新聞紙產量下降19.3%,為280萬噸,而消費量下降20.6%,為260萬噸。未涂布機械紙產量下降22.9%至290萬噸,消費量下降24%至260萬噸。涂布機械紙產量下降24.6%至270萬噸,消費量為200萬噸,下降25.7%。

   主要印刷紙種——雙膠紙和銅版紙產量均大幅下降。前者下降23.4%至560萬噸,后者下降31%至270萬噸。消費量也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整個歐洲雙膠紙消費量下降25.6%至460萬噸,銅版紙消費量下降20%至170萬噸。出口量彌補了這一差額,出口量遠遠超過進口量。

   紙張產量和消費量也有所下降,但印刷用紙的降幅不大。箱板紙和瓦楞紙無疑是最大的行業,2023年產量為3080萬噸,消費量為2780萬噸。這分別下降了4.9%和7.6%。紙箱板產量下降18.6%至780萬噸,消費量減少5.2%至520萬噸,包裝紙消費量下降23.2%至210萬噸,產量為360萬噸,減少16.5%。

   盡管面臨挑戰,紙漿和造紙行業在2023年仍展現出穩健的跡象。回收率達到了79.3%,三年滾動平均值為71.4%。該行業越來越多地呈現出“歐洲制造”的特點,有91%的纖維來源于歐盟內部。此外,自歐洲造紙工業聯合會開始收集數據以來,市場紙漿貿易首次實現正平衡,這些紙漿主要是為了市場銷售而非現場使用。

   造紙行業的整體貿易平衡維持在較高水平,在歐洲制造業中名列前茅。盡管如此,連續第二年的下降可能預示著歐洲紙漿和造紙工業的全球競爭力有所下降。在工業部門的另一個高效領域,紙漿和紙張生產與二氧化碳排放的脫鉤保持穩定,預計到2023年將下降5.8%。自2005年以來,該行業的碳排放量已減少了超過46%。

   在持續的經濟挑戰中,盡管面臨困難,歐洲造紙業的投資比例依然保持高位。為了達到歐盟設定的脫碳目標,未來幾年內,這些投資需要進一步加速。根據一份早期的公司數據樣本預測,到2024年,歐洲紙漿和造紙行業的產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實現反彈。然而,與疫情和烏克蘭戰爭前的行業地位相比,仍有顯著差距。

   歐洲造紙工業聯合會總干事喬里·林格曼同樣樂觀,早期的公司數據點抽樣表明所有行業的生產和盈利能力均出現反彈。他說:“考慮到這一背景,歐洲的紙漿和造紙行業可以為其在氣候行動和循環性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在更具支持性和可預測性的監管環境中,我們的前景可能非常樂觀,我們對歐盟綠色協議的貢獻也將進一步增強。”

   另外,印度、印尼和土耳其成為歐洲廢紙主要進口國。2023年,廢紙行業經歷了顯著的變化。由于高能源成本和利率上升,成品需求減少,工廠面臨雙重打擊。早期對廢紙的積極需求被較低的訂單所取代,2023年從一開始就充滿挑戰,并且這種挑戰貫穿全年,考驗了廢紙行業的適應性和彈性。   在商業方面,廢紙收集量承受壓力,工廠客戶的需求低于許多交易商的預期。即使在2023年大部分時間里,美國的OCC和混合紙價格呈上漲趨勢,但主要推動力并非工廠需求增加,而是買家對纖維可用性的緊張情緒。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已成為歐洲出口的主要亞洲市場,但即使是這種穩定的業務也在2023年底遭受沖擊,因為紅海地區發生了針對商船的襲擊。許多亞洲買家的進口采購計劃被迫取消,而歐洲和美國的供應商則面臨船只改道、運輸時間延長和運費上漲的問題,更不用說取消訂單和船位預訂的風險了。

   2023年BIR大會上的兩次會議不僅強調了這一點,還強調了國際流動的變化,尤其是因為中國改變了進口規則。2018年,超過50%的廢紙出口到中國,而2022年,印度、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成為最大的海外買家。中國已被印度尼西亞、印度和土耳其取代,成為歐洲廢紙的主要買家。2022年從歐洲運往亞洲的總量實際上增長了12%。

   到本世紀末,印度國內工廠產能將從目前的1400萬噸激增至2000多萬噸,這主要由廢紙推動。目前四分之三的印度生產商依賴廢紙,該國的進口量已達到每年約1200萬噸。就流量而言,東南亞仍然是吸引世界其他地方產生的廢紙過剩的強大磁石。中東每年再生紙板產量為400萬噸,對優質纖維的需求持續增長,但該地區仍有大量再生箱板紙被運往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