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GDP增速呈現"前高、中低、后揚"的走勢,但印刷工業的增長雖由負轉正,卻仍低于全部工業平均水平。

據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公布,2024年,全國共有各類印刷企業10.9萬家,同比增長2.3%;印刷總產值1.5萬億元,同比增長3.9%;利潤總額700.1億元,同比下降2.0%。

當前,印刷業正面臨平均利潤下滑、成本居高不下、原料成本上漲、設備更新負擔過重、數字化等技術創新投入不足等多重挑戰。

就此,印刷發行局特別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落實印刷業數字化三年行動計劃,以數據驅動、數字貫通、數智賦能,加快發展印刷新質生產力,推動印刷業高質量發展。

在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的浪潮中,如何找到投入與產出的最優解,成為印刷企業,尤其是中小印刷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命題。

清廢取品:成本控制與效率提升的關鍵突破口

在印刷企業眾多的生產環節中,清廢工序,作為模切后的關鍵環節,負責將成品與廢邊精準分離。然而,在許多企業中,這一環節的成本控制與效率提升仍未受到足夠重視。這一傳統依賴人力,伴隨著質量不穩定、用工成本高、安全隱患多等問題的工序,正成為制約企業效益提升的“短板工位”。

正是在此形勢下,智能化數字化的高效清廢解決方案的出現,也正成為了中小企業優化成本控制、有效提升效率的關鍵突破口。

數字化智能化清廢設備的引入,作為印后產能升級的關鍵一環,與模切機、糊盒機等設備聯線,構建無人化或少人化的“黑燈車間”,將是印刷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面對這一行業共性難題,作為印刷清廢設備領域的實力派企業,溫州快易達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快易達”)憑借其在清廢設備領域的創新實力,重磅推出的KYD-1080C+移動式全版清廢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條務實高效的轉型路徑。

化繁為簡:快易達1080C+的破局之道

如果說,傳統的清廢是繁瑣、低效的“效能短板”,那KYD-1080C+的出現,正是顛覆傳統,化繁為簡的“清廢超人”!整機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操作,有效整合各高強度及繁瑣工序,讓取品清廢工作更簡單。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引入快易達1080C+移動式全版清廢機,不僅是工序替代,更是印后體系的全面升級。

1有效優化崗位人工成本

快易達1080C+的自動上料,有效降低勞動強度,每班可減少約2-3噸紙張重量的搬運。加之一鍵換版調機等自動化設置,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單臺設備可替代2~4名清廢工人,流水線工人憑此可從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轉向技術性更高的崗位。長遠來看,可有效提升企業在人工成本方面的投資回報率。

2靈活布局適應有限空間

快易達1080C+的移動式設計,打破了傳統設備對車間固定空間的依賴。設備可根據生產需求靈活調配,實現"一機多用",極大提升了空間利用效率,特別適合場地受限的中小企業。

3全版清廢響應多樣需求

該設備還可以根據不同規格盒型混拼,例如窗口、飛機孔等,正反拼版的材料廢邊只要在本機對標尺寸要求內,都能實現一次性全版清廢。配備一鍵換版與快速調機功能,能夠靈活應對從常規產品到異形盒型的多樣化清廢需求。這種適應性也使得企業能夠承接更多高附加值訂單,從而增強了印企的市場競爭力。

分步投入:數字化轉型的商業智慧

數字化轉型對于印刷企業而言存在不確定性:新設備是否真的適合我的產品?員工能否快速上手?生產效率的提升是否能覆蓋成本?

對于中小印刷企業而言,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下,任何投資決策都需要格外謹慎。而選擇快易達移動式全版清廢機,不僅是選擇一臺設備的技術方案,更是一種賦能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智慧。它體現的是一種務實智慧——從痛點最為明顯的環節入手,以最小投入獲取最大回報。

眾所周知,傳統的大型印刷設備采購,大多是一次性的“重資產”投資,不僅投入風險大,更是對企業現金流帶來巨大壓力。而快易達清廢機的“分步投入”模式,則更是一套契合中小企業生存現狀的投資方案。

據悉,快易達支持企業優先配置一臺移動式全清廢設備作為柔性核心,再隨業務增長逐步擴充產能。從而減輕企業初期的投資壓力,避免產能閑置,有效控制轉型風險,從而實現"小步快跑"的穩健發展。

可以說,快易達通過降低門檻、精準匹配、柔性共享和風險控制,讓中小企業能夠以自己能夠承受的節奏和成本,穩健地踏上數字化轉型之路。

這種"以點帶面"的轉型策略,讓企業能夠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逐步積累數字化經驗,為后續更全面的升級奠定基礎。在行業洗牌加速的當下,這種穩健而高效的轉型方式,或許正是中小企業穿越周期的最佳選擇。

當前印刷業的困境也是轉型的契機。通過精準投資關鍵環節,優化生產流程,提升運營效率,中小企業同樣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開辟出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快易達清廢機這樣的柔性自動化設備,正是幫助企業實現這一目標的有力工具。生產效率的提升直接縮短了訂單交付周期,質量穩定性的增強提高了客戶滿意度,而生產彈性的提升則可為印刷企業贏得更多市場機會。